防水TYPE C发展与传输速度
2023-01-03

随着电子产品体积越来越轻薄,我们使用的数据接口也一点点“轻薄”。很多老接口也因为电子产品厚度不够用而被淘汰。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接口基本上都是小版本的。比如HDMI有mini-HDMI和microHDMI,USB也有mini-USB和防水TYPE C。
从接口形状来看,虽然每次防水TYPE C科普都要罗列一大堆,但其实常用的USB接口的形状主要分为USB-A/B/C三种接口:
TypeA:就是我们常见的标准USB接口。主流可分为USB2.0速度(几十M/S)和USB3.0速度(几百M/S)。其实USB3.0也有少量的Type-A。110Gbps速度,常见于新型台式机主板上。
TypeB:常见于带有触摸和USB接口的打印机和显示器,日常使用频率较低。Type-A的USB3.0和2.0外形一样,设备也互相兼容,但Type-B不一样。2.0版的Type-B接线可以插到3.0版的接口上,反之则不行。
防水TYPE C:今天的主角,目前大部分手机的充电/数据接口,有的也是耳机接口和视频输出接口.也是继2015款12寸Macbook之后苹果新系列笔记本的主界面。
与传统的USB接口相比,Type-C接口的正反面是一模一样的,因为无论怎么插接口都不会插错。与同样纤细的MicroB系列接口相比,接口更简洁,故障率降低。
其次,相对于其他A/B接口,USB-C没有Mini/Micro之分,所有C型接口造型统一,非常通用。但这个前提是TYPE-C设备足够普及,否则会添乱。
USB虽然发展了很久,但目前主流和防水TYPE C接口只有:USB2.0、USB3.0(3.1Gen1)、USB3.1Gen2。我们过去和现在使用的大部分手机的数据接口基本都是USB2.0标准的速度,理论带宽为480Mbps。转换为MB/S速度单位的过程如下:
80÷8✖0.8=48MB/S乘以0.8就是8bit/10bit的传输损耗值。不考虑更细的误差,后面的计算我们统一使用这种方法,让大家更直观。说起USB2.0,很多人老生常谈的U盘2.0就是现在。所以向电脑拷贝数据时,读写一般不会超过40M/S,大文件拷贝难度大。
而后来诞生的USB3.0(后来被强行划为USB3.1Gen1系列),其带宽也提升到了5Gbps,从MicroB2.0和3.0的接口我们可以看出,传统的USB接口在不同的带宽和定义下,会因为需要管脚而有不同的外部形态。防水TYPE C接口,无论USB2.0速度还是3.0(3.1Gen1)、3.1Gen2,整个接口造型都不会改变。
上一个:
下一个:
相关新闻
联系我们